截至7月19日19时,沈腾、马丽主演的《抓娃娃》票房已突破10亿元。
这是继《夏洛特烦恼》后时隔9年,沈腾、马丽真正意义上领衔主演、戏份相当的影片。据猫眼专业版预测,该片内地总票房约为37.09亿元。
高票房的背后,争议也不少。许多影迷反馈,影片中大部分篇幅设置了密集笑点,加上演员本身自带喜感的特质和表演技巧,制造了很好的喜剧效果,同时带有一定深意,是难能可贵的好电影。一部分观众则认为,教育主体诠释得不够深刻,结尾太过于理想化。《抓娃娃》好看吗?它到底抓住了谁?
题材新颖结尾保守镜头语言极具张力
影片《抓娃娃》中,沈腾和马丽饰演一对富豪夫妻,为了“穷养”儿子而展开一段荒诞不经的反向养娃之路。这一情节设定与经典电影《楚门的世界》有异曲同工之妙,营造出了一种虚实难辨的家庭生活,确实是近年来电影银幕上少见的题材设定。
但这样的教育是可取的吗?当最终揭开父母和教师团队的秘密后,马继业并没有表现出强烈的情感波动,而是选择接受现实。我认为这种处理方式过于保守了。如果影片选择一个更为悲剧性的结局,例如马继业选择自杀、疯掉,或是离家出走,将大大增强影片的深刻性和震撼力。
演员的表现上,沈腾和马丽的表演一如既往的出色。沈腾饰演的马成钢虽然外表搞笑,但在角色的内心世界表演上丝丝入扣。他那为了儿子好而不择手段的父爱令人矛盾,看得我既感动又不安。马丽饰演的春兰则在细腻的表演中展现了母爱的复杂。她将春兰在丈夫和儿子之间的摇摆和纠结刻画得淋漓尽致。
影片的摄影和音乐同样值得称道。通过色调的变化和镜头的切换,导演成功地营造出了一种既现实又虚幻的氛围。特别是在马继业逐渐发现真相的过程中,镜头语言的运用极具张力和层次感,总体上是好看的。(小艺)
披着喜剧外衣演出“恐怖片”味道
作为一部喜剧,《抓娃娃》肯定是好看的。沈马+开心麻花+闫非、彭大魔,三强联手已经被市场默认为品质电影的保证。剧本上的小漏洞放在别人身上可能是大漏洞,但只要“沈马”组合出手,两人的演技就像强力胶,能补住很大一部分剧本的漏洞。这就是所谓的伟大的喜剧演员可以合理化一切荒谬的剧情,让观众的尬笑变成开怀大笑。
但任何好的文艺作品,都不应该被一笑置之。在《抓娃娃》的观影过程中,许多观众心里一定和我一样有个摆锤,在悲剧与喜剧之间摇摆不定,甚至可以将这部影片理解为披着喜剧外衣的“恐怖片”。第一层恐怖,是马成钢“苦能养甜”的思维。他在生活好转后将一切向好的变化都归功于曾经受过的苦。我实在不苟同将苦难合理化甚至荣耀化的做法。第二层恐怖,是“我为你好”。富豪父母对欺骗毫无愧疚,还美其名曰是为儿子保驾护航。
我想说,马成钢纠结于到底应该穷养还是富养,却始终没明白,教育的贫富不是经济上的穷与富,而是爱的贫富差距。爱是放手,是让孩子活成自己,是平等、诚实、信任。有了这些,无论钱多钱少,都是富爸爸。(羊羊羊咩咩)
喜剧节奏把控得当教育方式引人深思
《抓娃娃》以当下社会非常热的“子女教育”为切入点展开,结合富人孩子往往是败家子这一刻板印象,以及超级富豪扮穷这样有点“扮猪吃老虎”意思的爽文情节,从一个全新角度打造了一个反差感很强的故事,设定很有意思。在当今社会,要维持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生活,必然会有很多可以玩的梗或笑点。沈腾和马丽制造的喜剧效果非常贴合剧情设定。
相较《楚门的世界》,《抓娃娃》在本地化、社会化、时代化的处理上更胜一筹。印象最深的就是电影中奶奶过世时,所有的演员都在哭,观众却在笑,这是这部喜剧高级的地方,完全抓住观众的笑点和情绪。节奏方面也把握得非常好,做到让大家该哭时哭,该笑时笑。
本片的一大冲突是沈腾这样教育孩子的方式是对是错。如果单从结果来看,沈腾无疑是成功的,影片中的马继业成为了一个品学兼优、知恩守信的优秀青年。但从人性的角度来说,沈腾的教育又是失败的。因为他扼杀了孩子的自由,操控了孩子的人生。(大荣)
导报记者曾宇姗崔晓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