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fifi
不是吧…
这也叫吃“女性红利”?
(G)I-DLE发了首新歌,《wife》
(就是唱Queencard的那个女团👀)
造型有点难评⬇️
#网友辣评:五个蔡文姬
歌词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歌词露骨廉价”
“真的有被吓到”
“这首歌会被打上19禁标签吧?”
直译版歌词看上去确实有点媚俗的意味在,
但结合上下文来看,不难解读出歌里想表达的讽刺。
会烹饪不意味着要成为妻子⬇️
会做家务不代表要为谁服务⬇️
对成为他人幻想中的“完美妻子”毫无兴趣⬇️
MV里的“妻子”,甚至是完全一致的形象。
五个女团成员,以自身视角对妻子这一身份的解读,直白地表明对被驯化的抗拒,在女团歌曲中称得上是比较新鲜的表达。
但也因为这份表达被骂了…⬇️
“别碰女权”
“在吃女性红利这条路上一去不复返”
橘不理解,但大受震撼…
女性在涉及自身的话题中,居然不能拥有一席之地?
表达的深浅尚且不谈,这份权利不应当被抹杀吧…
有一说一,歌词里对被驯化、成为家务机器、在相夫教子中完全失去自我的反抗,很符合当下流行的婚恋观:对一切不合时宜都应当立即抽身。
影视剧里针对这一现象,也曾指出明路。
觉醒,抗拒,出走,远离。
好似一套自我与困境相碰撞后产生的完美模板。
代表了一种极其理想化的状态,仿佛一切困难,在觉醒后都有了化解方式。
只是现实里实打实的困境,并非一句简单的女性主义就能解决,总有太多身不由己。
前几日,陈朗女士为离世的丈夫徐晓宏写了一篇悼文。
在不少人眼中,这篇悼文有些“出格”。
它不似往常那般,以妻子身份去续写“成为某个人的妻子是一生的荣幸”这样的神话。
而是在悼文中,有温情的追忆,也有一位妻子愤懑、不甘地诉说。
她的伴侣徐晓宏是一名社会学学者⬇️
痴迷于学术研究⬇️
积极投入有关当代议题的讨论⬇️
外界及友人对他都给出很高的评价⬇️
陈朗认可伴侣的成就、为人,
也许如常表达悼念,会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个人,也能为他证明些什么。
但陈朗犹豫了。
因为不甘心。
抛开妻子身份,她还是耶鲁大学宗教学研究系博士,哈佛大学神学院神学研究硕士⬇️
也热衷于哲学和理论,
也能和徐晓宏产生灵魂交流。
只是在这段关系中,舍弃了自我的那一部分,去成全对方的学术追求。
放弃香港理工大学终身教职的机会,跟随伴侣前往美国,照顾丈夫和年幼的女儿。
为家庭做出了巨大的奉献与牺牲。
陈朗也想去追逐自己渴望的东西,但是总得有人管孩子、报税、理财、做饭…
伴侣在网上挥斥方遒时,围绕着她的是照料孩子与日常琐碎。
在伴侣最春风得意的时候,内心在痛苦地尖叫着,却不停用爱情说服自己。
一边是高谈阔论的学术人生,
另一边是真实生活里的鸡零狗碎。
在这般消磨中,分歧越来越大。
彼此之间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重视⬇️
而徐晓宏甚至答应好要为女儿写点东西,最后也没留下些什么⬇️
悼文发布后,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鸣。
原因在于,能在其中清晰地窥见个人价值和亲密关系之间平静又剧烈的撕扯。
而撕扯过后,最终由女性的被迫牺牲来成全。
这种“痛感”如此熟悉。
但悼文之下,有一条评论却格外刺眼。
“她自己要跟去,怪谁。”
看上去家境殷实,有学识作为支撑,
陈朗比大多数人都有得选。
她清楚自己的困境,有委屈,更有不甘心,
却还是沉浸在这段关系中,不曾想过出走。
好像万般苦楚,“离婚”二字就能解决,陈朗的所有痛苦完全是自找的。
忽略了爱的重量,也忽略了现实中无形的枷锁。
在陈朗的叙述里,徐晓宏是一位女性主义者,体察到她的不甘心,从未将个人成就与她的牺牲划上等号。
对方全力支持她所从事的事业⬇️
是一个尽自己所能去顾家的丈夫⬇️
他们彼此心意相通,互相帮扶。
只是在婚姻中,并非只有“爱”这个宏大的命题,痛苦、嫉妒、怨念也具象存在着。
更被框定“女性以牺牲为荣,男性以顾家为耻”的结构性压迫中。
在这样的婚姻制度中,女性几乎不可能是赢家。
离了婚,就能解决这样的困境吗?
不见得。
结构性压迫依然存在。
树木希林在第二段婚姻中的处境,也让人万般不解。
作为日本国宝级演员,在影坛中有一定的地位。
参演过《小偷家族》⬇️
《步履不停》⬇️
《日日是好日》等大众耳熟能详的作品。
社会地位与个人财力,足以支撑她在婚姻关系中的自由。
树木希林的第二任丈夫是日本摇滚界老将内田裕也,一次工作场合中,两个人一见钟情。
彼时树木希林在为自己主演的电视剧配音,
内田裕也前往录音室串门,
一段感情由此徐徐展开,
4个月之后二位迅速闪婚。
但这段婚姻,并不如想象中那般顺利。
内田裕也在日娱,以脾气火爆著称,光是因为打架斗殴、酗酒这些事,就被警局逮捕过3回。
而在婚后,这些不堪落在了树木希林身上。
家暴、出轨、频繁不休的争吵,将她幻想中夫妻和睦的生活撕碎,剩下终日的惴惴不安。
“半夜的时候,酒瓶什么的一个个就这么扔过来。”
她语气里平静叙述的,是两个人拳脚相加的生活。
在女儿降世后,树木希林选择了分居。
分居之后,内田裕也频频传出出轨的消息。
即使是这样一个烂人,树木希林却从未想过离婚。
哪怕有过被内田裕也打断肋骨、两人拿着拐杖互殴的经历,但在对方多次申请离婚时,她都一一驳回了。
结婚45年,分居43年。
这样的数字听来,对一个女人而言是残忍的一生,树木希林却咬紧牙关,无论如何也绝不离婚。
40多年来,常有人问她,明明被这么粗暴地对待,为什么还不选择离婚。
她却说:“丈夫对我来说是值得感谢的存在。”
丈夫不羁又自由,平日里看着不合群的自己在他身边,也显得像个正常人了。
也正是丈夫身上这些令她痛苦的特质,成了滋养她的养分。
才让她甘心说出:“其实(在婚姻中)得救的人是我。”
不过提到来世,树木希林却说:不要再与内田裕也相识,不愿再度爱上他,再次过上狼狈的一生。
荒谬吧?
这样的经历放到现在,一定会被冠以“娇妻”头衔,奉上尊重祝福锁死一套丝滑连招。
媒体人张越在《第一人称复数》里,讲述了树木希林的这段过往。
弹幕也是一片不解⬇️
“果然是深度洗脑,60女可怕”
“我不理解,爱渣男啥呢”
“不喜欢歌颂爱混蛋的一生”
在张越的视角里,这样的树木希林是独立的。
她自己养活自己,自己照顾自己,哪怕是得了癌症,也依然坚持工作,从没有企图从丈夫身上得到任何的照料和养活。
许多不恋爱、不结婚的女性,本质上是对男性群体的失望,因此选择泯灭了对男性的情感。
但对树木希林而言,她眼见着丈夫的不堪,依旧爱着眼前的烂人。
生活虽然痛苦,却不曾失望过,
要有很旺盛的生命力才能做到这种程度。
这样的表述,注定会引起争议。
不见得张越是在鼓吹女性处在不堪的亲密关系中选择隐忍,以牺牲自我的方式求全,以及“忠诚”。
而是欣赏树木希林的自主权。
她承担得起这样的不堪,但也没有给自己添堵,不顺心的时候早早分居,不企图从他人身上获得认可和帮助,活在自己强大的内心里。
对树木希林而言,内田裕也或许是另一个不曾舍弃自由天性的自己。
“为什么不离婚”是当下面对婚姻难题时最常遇到的问题。
尤其是当女明星们发现伴侣出轨时,
要迅速甩出离婚声明,
斩断所有关系脉络,
立即出走决不回头,
最好还能伴着前夫的倒霉运自己事业飞升,
才足够酣畅淋漓。
但这样的故事,大多只发生在影视剧中。
在发现老公出轨后,立马做好财产转移,扭头奔向新生活,顺便痛打落水狗。
只是因为无需面临现实中举步维艰的困境,只需要足够强大,足够爽快利落,就能给剧中的女主注入强心剂。
到了现实中,多数是且行且珍惜的包容回应,或是选择哑口,等着舆论平息的按下不表。
群众的愤怒也只能在憋屈的沉默中,变成一记哑炮,落了个皇帝不急太监急的尴尬境地。
难道是这届女明星真的不行吗?
在愤怒中,迎着舆论的高潮一刀两断,看起来是最优解。
但也忽视了“情”这个难题,没有人能保证自己在发觉爱人出轨的当下,能保持百分百的冷静。
从发现出轨到接受出轨事实,期间要经历复杂的情感动荡,惶恐、不甘、痛苦…之后才是清醒。
而认清现状后不愿意走出那段关系,还牵连着一层关系、财产、资源的绑定。
更何况离婚不是分手,不是收拾完行李扭头走人就能结束的事情。
小到与对方父母、朋友的割席,大到财产分割、孩子抚养权的争夺,哪一步都禁不起一时冲动。
在我们的影视作品中,刻板套路地传达着所谓女性精英的生活,在高谈阔论着女性独立时,却忘了回头看看,要先踏过生活里的一地鸡毛,才能收获那些凌厉挺拔的生活。
这样的处境下,很难说“离婚”还是那把万能钥匙。
婚姻是复杂的,拥有出走机会的女性,尚且有难以出走的理由,或出自于爱,出自于利益,出自于无形的压迫。
更不用提那些难以出走的“娜拉”们,被婚姻蚕食后,没有自己构筑的经济基础,人际脉络,娜拉出走以后面临着与社会失去连接的恐惧,鲜少被提及。
面对这样的挣扎,我们是否还有资格以清醒之名去苛责困境中的人,当下的选择,也许已经是她们能找到的最优解了。
其中的苦果,已然被品尝过。
洒脱的人生固然漂亮,但身不由己的苦衷,不该被嘲笑。
最后一句
独立女性有一万种样貌,
她可以不结婚,
也可以早早结婚,
她可能结了100次婚,
也可能像树木希林一样不管丈夫多渣就是不离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