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国清秋佳日,咱们到北京有两件重要的事。一件是去找郁达夫的秋,另一件是去赴个期待了很久的文化与艺术之约——从北京再次启程的卡地亚全新LE VOYAGE RECOMMENCÉ高级珠宝展。
想起上一次为了卡地亚来北京还是2019年,卡地亚与故宫博物馆联合举办的那场隆重盛大的“有界之外”特展,这一次卡地亚的高级珠宝展也在紫禁城里选了个很有意思的位置——北京郡王府。
这座清代王府距今也有400多年历史了,曾记载过清王朝最鼎盛时期的宫廷故事,最初是清朝开国“八大铁帽子王”之一顺承郡王勒克德浑的府邸。可以说,郡王府的厅榭楼阁、一砖一瓦,都凝练着深厚浓郁的东方记忆与中式文化的气息。
在展览之前,我还有点担心卡地亚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法国品牌,会不会和此地不搭。但走进之后完全多虑。
这次高级珠宝展中展出的,无论是百年前就已诞生的以中国文化为灵感的卡地亚古董珍藏,还是全新的高级珠宝作品,丝毫没有东西方差异的生硬拼贴感,即使放在郡王府这样独特的文化氛围里依旧很和谐。
如果熟悉奢侈品或高级珠宝领域,其实跟中国有过“情缘”的品牌并不少,在西方世界痴迷于“东方风潮”的阶段,含有中式元素的作品一度是某种时代的浪潮。
卡地亚却是其中一个相当特别的存在。卡地亚的历史上不仅仅有过相当多的中国风格作品,可贵的是,百年至今,卡地亚与中国的缘分还在继续,而卡地亚对于中国文化的探究,似乎一直存在于它的风格基因里。
卡地亚的风格旅程中,为何中国会有如此浓墨重彩的一笔?
放在大的时代背景下,得回溯到整个西方世界深受“中国风”(Chinoiserie)影响的年代。不过早期在欧洲盛行的中国风,多少带点勉勉强强,雾里看花的意思。
17世纪,欧洲正值巴洛克艺术盛行时期。太阳王路易十四对神秘的异域东方风情十分热衷,彼时的皇家装饰设计从天使雕塑半兽人,渐渐开始流行猴子宝塔山水画……他还在凡尔赛宫大开中国主题Party,为自己的情人修了一座被称为典型“中国风”建筑的大特里亚农宫。
铜版画《特里阿农瓷宫》,1675年
▲但后世看来,大特里亚农宫唯一看得出跟中国有联系的大概就是宫殿里贴了大量的蓝白陶砖,勉强看起来像是青花瓷……
国王都这么爱了,上流贵族们自然也受到审美趣味的影响,以拥有来自中国的收藏为最时髦最新潮,当时的中国艺术品价比黄金,是真正的奢侈品。
法国贵族们对中式艺术的满腔热情持续了近两个世纪。后来贵族落魄,奢华的宫廷幻梦破灭,那些随之流落四方的御用瓷器、贵重家具、刺绣丝绸、珍本、工艺品等等,成为艺术爱好者与风雅人士追寻的珍宝。
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的诸多时代名流都是知名的东方艺术品藏家,卡地亚第三代继承人路易·卡地亚就是其中之一。
▲ 路易·卡地亚肖像画
Archives Cartier Paris, Emile Friant © Cartier
热衷于将不同地域的历史文化与珠宝艺术结合在一起的路易·卡地亚,还会将自己收藏中形形色色的中国古玩、雕像、考古残片等给卡地亚工坊的设计师使用,这些用在卡地亚珠宝上的材质会被称为“素材”。
印章胸针表,卡地亚巴黎,1929年,卡地亚典藏
▲咱们在这次高级珠宝展上看到的这枚卡地亚典藏胸针表,就是镶嵌在一枚源自19世纪的翡翠印章上,印章上部雕刻着佛教的狮子图案,卡地亚在翡翠印章的基础上还加入了带来强烈视觉对比感的红宝石、缟玛瑙等。保留了中式韵味的前提下,也能一眼就看出这是卡地亚鲜明的装饰主义美学风格作品。
可以看出,卡地亚对在作品中融入中式风格或者中国文化这件事上,并不满足于浅层的好奇与想象,而是有意识地将蕴含其中的美学元素拆解、改造和创新重构,将其融入西方的审美韵味里。它们其实已经是一件件拥有全新姿态的作品了。
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其实并不容易。
早期西方世界里造出来的“中国风”,往往很难从那些如梦似幻的奇珍意象中抓住其根植的文化本源。但卡地亚不一样,既然远远观望容易误读,那就乘风浪渡重洋,真正走一走那片遥远的广袤土地。
现藏于卡地亚档案部的《旅行日记》书影
Archives Cartier Paris © Cartier
▲ 1908年到1909年间,卡地亚派出了最出色的销售专员于勒·格列恩泽,途经新加坡、暹罗、西贡,以及中国的香港、广州,最终抵达上海。他还把此行的见闻体验写成了此后对卡地亚创作影响深远的《旅行日志》,至今还收藏在卡地亚的档案部里。
所以,比起同时代的珠宝商,卡地亚的中国风作品总是精彩很多。
一方面体现在题材上,并不局限在一些人人都在做的常规题材,而是包罗万象。中国古建筑里的楼阁宝塔、神话世界的仙人瑞兽甚至起源道家宇宙的阴阳八卦等等各种各样的文化元素,都可以点缀上玉石彩钻,以珠宝作为眼睛,打开那个如梦如幻的世界。
另一方面也体现在材质和配色的运用上,东方魅力与西方审美趣味兼容。也难怪那些钟爱卡地亚中国风设计的客户们不仅仅局限于西方上流,也有像黄慧兰、爱新觉罗·载抡这样时髦的中国贵族。
他们或许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对待珠宝却有同样先锋且挑剔的审美,还会经常购入或委托卡地亚参与制作一些当时并没有那么主流审美的珠宝材质。某种程度上也给了卡地亚更多的创作灵感。
例如20世纪上半叶,西方名流淑女们中大肆流行的具有鲜明中式风格的翡翠珠宝,就一度是卡地亚的热门材质。
彼时世界上最富有的女继承人芭芭拉·霍顿在自己21岁结婚当天收到父亲赠送的一大箱珠宝中,就有一条著名的翡翠珠链。由27颗纯净无瑕的翡翠玉珠组成。
▲卡地亚翡翠项链,1934年,卡地亚典藏,Marian Gérard, Cartier Collection © Cartier / 芭芭拉·霍顿肖像,Cartier Archives © Cartier
根据《天国琼路》一书作者的考究,这串玉珠其实正来自北京德源兴珠宝铺掌柜,“翡翠大王”铁宝亭天价购入的一块名为“蓝水绿”的翡翠原石,霍顿的父亲委托卡地亚制作了钻石搭扣,后来霍顿再次委托卡地亚改成了红宝石。
作为巴黎“咖啡公社”里著名的艺术品与珠宝收藏家,霍顿对卡地亚的审美与工艺水平相当信任,自从入了“翡翠坑”,她就经常将自己从古董卖家手里收集到的珍贵翡翠玉料交给卡地亚重新设计。
▲芭芭拉·霍顿委托卡地亚改造与制作的翡翠珠宝设计图稿,1934 年,Archives Cartier Paris © Cartier
不过,更令我惊叹的,还有卡地亚在漫长历史中的风格传承与探索。即使有着超前于时代的审美,卡地亚的风格也并非一成不变。在卡地亚的中国风作品中,同一个主题,在每个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讲述方式。
例如“龙”这一中国人无比熟悉的主题,其实也是卡地亚一个非常经典的珠宝题材,关于“龙”卡地亚积攒了大量的灵感故事,并且至今从未间断。
20世纪20年代,“龙”这一神秘的东方意象随着装饰艺术运动的发展风靡一时,奢侈品珠宝商有不少都做过与龙相关的作品,卡地亚也不例外。
但比起以猎奇的视角勾勒“龙”这一异域生物的奇异风情,卡地亚不仅用“艺术”的眼光欣赏它的姿态,也在用“文化”的眼光追溯深入它的源头。
所以早期卡地亚关于龙的作品,大多以直接植入中国工艺品,或者采用典型的中国材质或者工艺技法去创作。这些源自中国的元素,使得作品的质感与意蕴更加协调完整。
插屏式座钟,1926年,卡地亚典藏
Nils Herrmann, Collection Cartier © Cartier
▲这个时期关于“龙”的创作,这座白玉浮雕的插屏式座钟就是其中的经典之作。这座白玉浮雕原件,应为清代中期放置在文人案头的玉质插屏,被卡地亚的设计师重新以镶嵌珊瑚的黑色珐琅镶边,并设计了欧式数字。两面的指针都是“龙”的纹样,一面是以红黑珐琅演绎的中国传统文化里典型的龙图腾,另一面则是根据当时欧洲时兴的钻石镶嵌风格重新创作的更纤细更精致的龙纹。
除了直接取材自富有历史渊源古董艺术品,卡地亚的中国龙作品之所以能长盛不衰的另一层原因其实是“理解”。
那些盘踞于楼阁之上,被篆刻被描摹被刺绣进一件件伟大手工艺品里的珍奇异兽们,被世代传说着什么?在守护或隐喻着什么?它们为何会生出如今的模样,又以何种姿态根植在人们心里?
细细品味卡地亚中国风格珠宝作品中用到的材质或色彩,就能感受到卡地亚的珠宝大师们同样找寻着这些问题的答案,并自然且生动地在创作中升华出属于卡地亚的味道。
中国图腾龙纹化妆盒,1927年,卡地亚典藏
Nils Herrmann, Collection Cartier © Cartier
▲我印象十分深刻的卡地亚关于龙的作品,就有这只中国图腾龙纹样的化妆盒,是装饰艺术时期上流名媛们出门不离手的简约便捷的现代制式。在如此精巧的物件之上,卡地亚使用了浓烈的红黑与金色,点缀上蓝绿祥云,从色彩上便还原端庄稳重中式风格。
随着时代的发展,卡地亚对龙的解读与创作,也逐渐从形态上的接近到神态上的融合,再逐渐融合卡地亚的工艺与风格特色,进行更加大胆也更符合当代的创作。
卡地亚高级珠宝系列项链
▲例如这条龙形流苏项链,龙的形态逼真地融合到密绕串珠的项链形态里,同样是经典的卡地亚珠宝款式。
今年在郡王府的LE VOYAGE RECOMMENCÉ高级珠宝展上也有一枚关于龙的全新高级珠宝作品 BAILONG胸针。
“BAILONG”这个名字也很有意思,这不是一条普通的“龙”,其名源自流经郎木寺,连接甘肃与四川的一条蜿蜒河道——“白龙江”,古称恒水,是嘉陵江右岸的支流。它途经的地域地势复杂,却有着丛林青草青天白云,最原始未经打扰的自然生态。白龙江沿域居住着众多民族,也是不同的信仰故事里的守护者。
▲LE VOYAGE RECOMMENCÉ高级珠宝系列 BAILONG胸针
有时候还蛮佩服卡地亚对异域文化世界钻研之深,这条颇有意思的“龙”或许在咱们中国人的叙述里都甚少提及,卡地亚却能想到以它作为珠宝的题材。
最初欣赏这枚胸针,第一感觉是十分写实逼真,密集镶嵌的钻石勾勒出龙脊到龙鳞,再到白龙流畅自然的身体线条。
它的利爪环抱着一枚黄色钻石,与闪烁凌厉目光的眼睛是同一种材质。侧立的姿态像是忠诚地守护着下方一颗重达30.11克拉八边形碧玺,纯净通透的绿意仿佛把白龙江流经的那片葱郁天地浓缩起来。
整个作品有一种难得在西方珠宝品牌的作品中窥见的端庄与正派,无论上下左右都保持着一种中式风格里常见的几何平衡之美。它会让我们很容易联想起中国传统建筑中稳稳守护一方的神兽,威风凛凛傲然立于天地间,亲切却也使人敬畏。
对于中国文化的探索是根植在品牌历史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但卡地亚对世界之美的探索却不仅仅着眼于中国。除了东方神话里的神奇动物外,今年的高级珠宝作品中还有两款以世界之美为灵感的作品挺让人印象深刻。
不得不感慨卡地亚在钻研各地人文艺术与异域风情的目光甚是“刁钻”——这一条名为SAMBULA的项链,以墨西哥尤卡坦半岛的一处天然井为灵感。
▲LE VOYAGE RECOMMENCÉ高级珠宝系列 SAMBULA项链
天然井其实是地质变化过程容易被侵蚀的岩层在地下水的腐蚀下形成的大大小小的空洞,水流从大大小小的孔洞中穿过,汇聚成清澈的蓝绿色水池,是没有自来水的时代当地人最主要的生活水源,而天然井的顶部,往往覆盖葱郁植被,在古老的玛雅的文明里,天然井也是“圣井”,用来祭祀雨神。
在卡地亚的这件作品里,天然奇观与神秘迷幻的特质交织,两枚主石祖母绿如井中水源幽静且深沉,是古老神明的眼睛。
大量的蓝绿材质铺陈开来,蓝宝石、变色欧泊与钻石的光芒交融,呈现卡地亚的经典孔雀配色,而且宝石之间有机交织出高低错落的立体结构,就像天然井里丰饶的自然风光与起伏荡漾的斑斓景象。
还有这只名为COPTOS的手镯腕表,名字起源于古埃及城市科普特斯。在卡地亚悠久的历史档案里,也早早就存在过一款“苏丹”风格的开口手镯。
LE VOYAGE RECOMMENCÉ高级珠宝系列 COPTOS手镯腕表
▲顶端镶嵌祖母绿,尾端缀以红碧玺的珊瑚圆珠造型,也是卡地亚非常经典的设计。
无论是异国文化还是自然奇观,在卡地亚的珠宝语言里,自然万物最动人的部分正是它们丰沛鲜活的生命力,生命的本真正是无需浪漫矫饰,那就用肆意烂漫、突破想象的手法去捕捉它们。
芦木化石上可以雕刻出目光炯炯的豹首:
▲ LE VOYAGE RECOMMENCÉ高级珠宝系列 PANTHÈRE HYPNOSE项链
即使是非写实创作,绚烂的彩色宝石与和谐的几何图案也能刻画出生命的神韵:
▲ LE VOYAGE RECOMMENCÉ高级珠宝系列 LUTEA项链
卡地亚还会把目光聚焦在那些不常被世人瞩目,在世界的某个角落兀自生长的美丽植物,例如这条名为KURINJI的项链就很有趣。它得名于印度次大陆山地高原上的一种独特植物,约12年才盛开一次,遵循着自己的生存之道。
LE VOYAGE RECOMMENCÉ高级珠宝系列 KURINJI项链
▲从一颗斯里兰卡蓝宝石出发,一系列的钻石图案从两侧延伸,就像是开出的花瓣,蓝宝石与缟玛瑙的加入,使其更富有韵律之美,整件作品有种令人过目难忘的生机。
就像独具风格的艺术家都有自己常用的手法,在这些极具辨识度的作品中,咱们也能品味出卡地亚风格语言的关键——纯粹线条、平衡构造、匀称比例及和谐布局,宝石切割成具有视觉张力的几何造型,不同色彩勾勒排布出立体的视觉效果。
▲ LE VOYAGE RECOMMENCÉ高级珠宝系列 ATTRARE戒指 / ONDAGE项链
这些“语言”巧妙地藏在每一件卡地亚的作品当中,无需过多注解,也能一眼认出是出自卡地亚的作品。
LE VOYAGE RECOMMENCÉ高级珠宝系列NAUHA项链
▲这条名为NAUHA的高级珠宝项链,对比鲜明的绿黑配色即能感知到是卡地亚的标志配色风格。整条项链的线条与几何排布,围绕着一枚造型独特的祖母绿与一颗形状相近的钻石展开,我们似乎可以联想到卡地亚的风格旅程中那些充满色彩与几何张力的作品。
每一件卡地亚的高级珠宝作品,都是一件属于卡地亚的风格切片,似乎也是一段时空旅程的浓缩,无数过去滋养着现在,当下又启发着未来。
从远古神话到人文风情,从自然丛林到车马人间,大千世界里卡地亚风格旅程始终是进行时,循着珠宝留下的流光印记,这一站的目的地是北京,也会是新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