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时无刻的“消费”。
无孔不入的“消费”。
因为渗入到生活的毛细血管中,所以才难以察觉。
可话题只要搭连着消费,又次次引爆你我的神经。
比如李佳琦直播失言,比如苹果15发售,比如华为新款抢购,再如马上要到来的双11,以及紧随其后的双12,再过半年又迎来618......
消费是理性与冲动的互搏。
消费是抵制与力挺的双刃。
为何消费?如何消费?怎么搞钱?怎么省钱?
我们与消费是被动喂养还是主动选择?
口与脑被操控的人类
图源:Cassiopeus 插画作品
宏观到微观,市场到个体,富豪与穷鬼,到底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今天盘点一期高分经济类纪录片,总共7部,或许将为你打开新视野。
毕竟,搞钱才是正经事!
01
《经济机器是如何运行的》
2008年
豆瓣评分:9.5
影片时长:31min
2008年金融危机过后,瑞·达利欧以一则仅30多分钟的动画小短片,讲明白了宏观经济运行以及债务与信贷的概念。
注:瑞·达利欧是现任美国桥水投资公司首席投资官导师、董事会成员,著有《原则》《债务危机》等书。
这则短片的豆瓣评分高达9.5。
通俗易懂,算是入门级必看。
片中讲到,经济的三种主要动力为生产率的提高、短期债务周期、长期债务周期。
经济的本质是无数交易的总和。
政府是最大的买方和卖方,而它又有两个组成部分:
中央政府——收税、花钱;
中央银行——控制利率、发行货币。
以分类的形式讲清复杂概念。
比尔·盖茨曾推荐这个视频:
“这些知识对每个人都有帮助,无论是投资者还是普通人,看三十分钟本身就是一个值得的投资。”
02
《监守自盗》
2010年
豆瓣评分:8.8
影片时长:109min
影片从冰岛讲起。
2003年,冰岛大力发展金融业。
三家银行在完成私有化之后,仅在5年内就从海外贷款1200亿美元。
这个数字有多大呢?
是冰岛经济总和的10倍。
而在此之前,这三家银行毫无海外运营的经验。
银行借到钱后,就放贷给炒房和炒股的人,许多冰岛人摇身一变,成了顶级富豪。
股票价格也跟着上涨了九个百分点,房价翻了一倍。
但随着次贷危机爆发,瞬间摧毁了债台高筑的冰岛。
不仅造成严重的国家危机,更被视为人类史上少数极为严重的国家财政风暴。
冰岛全国上下总计欠下850亿美元外债。
平均每人负债33万美元。
总32万居民中,有5万人破产,失业率在6个月内翻了3倍,四分之一有房产的人刹那间成为银行断头户。
冰岛破产。
《溺水的巨人》剧照
影片由查尔斯·弗格森执导,马特·达蒙担任旁白,曾获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纪录长片。
片中追访了全球金融业巨头、政客、财经记者、学术明星,披露了金融大鳄的崛起之路,公开了业内、学界的惊人真相。
采访人包括前任美联储主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执行主席、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席......
03
《安然:房间里聪明的人》
2005年
豆瓣评分:8.4
影片时长:110min
安然公司曾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商品和服务公司之一。
2000年,安然公司所披露的营业额高达1010亿美元之巨,名列《财富》杂志“美国500强”第7名。
2001年年底,安然却突然向纽约破产法院申请破产保护。
这也是美国历史上第二大企业破产案。
其实早在这之前,就有人对安然的盈利模式表示了怀疑。
安然最终承认做了假账:
自1997年以来,共虚报盈利6亿美元。
而这期间,安然的首席执行官一直在向外抛售手中的安然股票。
为何敢如此狂妄地做假账?又如何做到瞒天过海的?
这部纪录片比悬疑片悬疑,比惊悚片惊悚。
因为它直视人心。
04
《无节制消费的元凶》
2014年
豆瓣评分:8.8
总计集数:3
单集片长:48min
调查记者雅克•佩雷蒂通过采访记录与数据采集制作而成。
其实早在两年前,影探就推荐过它,但仍适合拿出来重温。
以此让我们反复思考,谁是消费背后的那只手。
我们的思维是不是被困在了笼子里?
《思维笼》剧照
纪录片刚开始就讲到一个名词,叫“计划报废”。
即厂商通过限制产品使用的时间有计划地报废产品,从而刺激消费者反复购买。
上世纪90年代,在一家东柏林的旧厂房找到了几页被遗忘的文件。
文件中揭露了一个惊人的秘密——
灯泡的使用寿命其实是2500小时,而电气垄断联盟将其缩短为1000小时。
如有公司违背,就会受到处罚,并且针对超过20、50、75小时等有相对应的罚金。
从而达到让消费者重复购买的目的。
为了刺激消费,企业还使了很多招。
比如制造恐惧与焦虑——
衰老的恐惧、健康的恐惧、生命的恐惧。
比如使用信用卡、借贷app——
电子支付弱化了花钱的实感。
正如孩子想要游戏,成人想要汽车。
儿童消费市场非常赚钱。
因为孩子是模范消费群体,他们对一款产品、甚至一个品牌的命运,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力和操纵力。
成人正在童稚化,像孩子一样无法忍受延时满足。
不用过度思考,无需精打细算。
借贷正在配合这种“即刻满足”心态,透支着未来。
非常值得一看,看完有醍醐灌顶之感。
05
《金钱与我》
2016年
豆瓣评分:8.2
总计集数:6
单集片长:24min
非常适合咱们普通人的实用指南。
总共6集,单集24分钟。
每集开始先介绍一个真实家庭实例:财务状况、财务困境,以及财务目标。
然后邀请理财专家分析问题,给出解决方案。
再将方案交给家庭去执行,节目组会进行跟踪回访。
其中有几点还是非常具有普适性的:
对名牌祛魅,不为品牌溢价付费;
做预算表格,从而减少购物冲动;
重新审视自己的长期消费账单,比如电话套餐、保险等等。
这部纪录片完全可以当综艺看。
接下来的两部纪录片算是名人传记。
对于想搞钱,且想搞大钱的朋友来说,或许会有启发。
06
《成为沃伦·巴菲特》
2017年
豆瓣评分:8.4
影片时长:110min
据路透社今年6月23日消息,沃伦·巴菲特向五家慈善机构捐赠了价值46.4亿美元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股票。
这使他自2006年以来的捐赠总额超过了510亿美元。
在2020年9月,《福布斯》公布的美国前400大富豪排名榜单中,沃伦·巴菲特排名第4,资产达735亿美元。
沃伦·巴菲特是怎么赚钱的?又有着怎样的理财观念?
这部纪录片贴身拍摄了沃伦·巴菲特的晚年日常生活。
并追溯了他的过去。
沃伦·巴菲特生于1930年。
7岁时,他在学校的图书馆借到了一本书,《赚一千美元的一千种方式》。
书中有一种赚钱方式,就是拥有一台投币体重计。
于是他便筹划着先买下一台体重计,然后利用盈利再购买下一台。
直到让全美国人都用上,而他只需要坐那里,做体重行业的BOSS。
他此时就意识到了,“复利”是一种奇迹。
于是他很早进入商业领域,挨家挨户卖可口可乐、口香糖、各种类型的报纸。
当时他的零花钱,每周只有5美分,而他想要的不止5美分。
沃伦·巴菲特自小就有赚钱的欲望和野心,这使得他对数字异常敏感。
仅靠这些当然不够。
沃伦·巴菲特总结了他的成功秘诀:
找到诚挚的朋友与合作伙伴;保持长时间的阅读习惯;一以贯之的专注力。
而我和沃伦·巴菲特最大的共同点就是都爱吃麦香(芝士)猪柳蛋汉堡。
07
《史蒂夫·乔布斯:遗失的访谈》
2012年
豆瓣评分:9.5
影片时长:72min
1985年,乔布斯被自己引荐的CEO排挤出苹果,此时他正值而立之年。
1995年,一位记者采访了乔布斯,乔布斯正经营自己创办的NeXT公司。
就在采访过后的18个月,苹果收购了NeXT,又过了半年乔布斯重新执掌苹果。
而这段采访,因为母带从伦敦运往美国的途中遗失,一直没有对外公开。
直到2011年,一位导演在车库中发现了一份拷贝,这段采访才重见天日。
此时乔布斯已经去世。
乔布斯生前极少接受电视采访,但在这段采访里,却极为坦诚地诉说了自己内心的理念。
他当然是个天才。
10岁时,乔布斯在NASA Ames研究中心见到了一台计算机。
尽管这尚算不得一台完整的计算机,只是一台分时共享的终端机,设备简陋,没有显示器。
却自此念念不忘。
12岁时,乔布斯参加了惠普组织的兴趣小组,并受到邀请去惠普打工。
在不到21岁时,乔布斯就已经拿出了Apple I(最早商业化的个人电脑)的设计。
在这段访谈中,他预言了网络购物会替代电视购物。
也剖析了自己的性格:
“我是那种只想成功,不在乎是非的人,所以无论我原来的想法多么顽固,只要反驳的人拿出可信的事实,五分钟内我就会改变观点。我就是这样,不怕犯错。我经常承认错误,没什么大不了的,我只在乎结果。”
还有那句让我大为触动的:
“人活着是要追求极致,并分享给同类的。”
以上,就是这期的纪录片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