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看到大热小说宣布影视化,我的第一反应不是房子塌了,而是完犊子粉丝又要为谁搭谁才适合吵起来了。
看多了难免腻歪,忍不住想,如果让演员自己来选戏里的对手演员,会是什么样?结果我脑洞成真,擅长整活的裤,就真的带着演员自己选搭档的综艺《一拍即合的我们》来了。
你别说,演员们自己挑搭档的思路,和观众还蛮不一样的。
美貌在经验面前不值一提?
咱们观众组男女主,主打一个颜值适配气质搭,看脸可以说是第一要义。然而在节目里,这些演员们,不看脸只看经验?
在初见面选人之前,节目组玩了一手好套路,让17位演员匿名加群聊天,你猜我猜大家猜,纯靠尬聊来完成第一次盲选。
等大家心里稍(猜)微(出)有(人)数(来)之后,就安排见面初选。
男演员们齐齐入座,女演员们挨个登场,是你pick的就站起来示意,不感兴趣的就原地不动。
于是修罗场一个接一个,上演了不少他选她选他的刺激场面。
比如易梦玲选了认识的吴俊霆,吴俊霆却pick了甜妹徐梦洁,徐梦洁选中的最后选的是另一位男演员赖伟明,4个人组成了笔直的单箭头……
那有没有站在这条“选人食物链”顶端的呢?还真有。
带着“永不让你失望的脸”ID登场的阿娇,就收获了三位男演员的pick,不光是因为她好看,还因为她丰富的演戏经历。
我认为是她颜值巅峰的《前度》,她演陈伟霆放不下的前任。电视剧儿童熟悉的《女娲传说之灵珠》,以及《罗曼蒂克消亡史》里善良的交际花小五。
丰富的经验值,不仅让她初见受到追捧,在后面的晚餐了解环节,也喜提了三人行,同时有两位男演员选择想和她一起吃饭,加深接触。
同样被多人pick的还有张一山,《家有儿女》国民度多高就不说用了吧,不少年轻演员都是“看着他戏长大的”。
张一山自己也说,他小时候能演那么好,全靠这部剧里的前辈演员们和导演带飞,在他们身上学到了不少东西。
说白了,大家选人的第一标准,不是好看,而是经验丰富有代表角色。
毕竟节目后面还有研习剧目训练的硬要求,对本身经验不多能力不足的青年演员们,阿娇和张一山就是最优选。
所以演戏经验为零的易梦玲,就非常吃亏,没有一个人想选她,但美女自己心态很好,理解现状的同时,也努力多展现自己,给自己拉拉印象分。
这种“向经验看”的务实选择,也确实有用。同样蛮多人选的张俪,遇到性格比较腼腆,不会聊天的i人弟弟闫桉,就会主动分享自己在剧组和年轻搭档破冰的故事。
看对方演过的剧,挖掘话题点,快速聊起来缓解生疏,本来前一天弟弟在搭戏过程中还尴尬到就要“窒息”,到第二天两人立马就能熟络起来。
紧张不安的闫桉,在咱俪姐的故事安抚下,也明显轻松了不少。
这就是成熟演员的魅力,不仅对戏过程中能带来帮助,拍戏之外的相处上,也能提供更好的指引方向。所以TA们抢手,那不是应该的嘛。
搭档的默契是可以制造的
不过话说回来,虽然成熟演员能拿到初始优势牌,但真的组成了搭档,能不能在角色演绎过程中有cp感,又成了另一维度的事。
而且,搭档之间的默契,其实是可以制造的,这就不得不唠一下,明明节目是一档演综,环节却如此会整花活。
最开始设置的匿名聊天,在彼此不知道长相不清楚过往演戏经历的情况下,主打一个用聊天找感觉。
大家能够分析的,也就是昵称,比如阿娇的“永不让人失望的脸“就很哇塞,管你是真的颜值高还是过于自信,都会让人产生好奇。
聊天过程中,大家也各出奇招,易梦玲上来就给大家发mbti测试题,但不少人好像不吃这一套……
等初见选完人,知道了谁是谁,又安排了晚餐饭局环节,让男生和自己选择的搭档,在1v1的私密环境里,自然而然聊一些更深入的话题。
关于彼此的性格,关于演戏的一些理解。张慧雯就和张一山在“该不该演不讨喜的角色”上达成了共识,发现彼此的三观很合拍。
张艺凡和施柏宇这种之前只见了几面,要熟不熟的搭档,也在饭局聊天里发现对方都是喜欢有话直说的人,找到更适合两个人的相处方式。
有人合适,也有人发现不搭,徐梦洁和赖伟明聊天,为了缓解尴尬,徐梦洁不停抛出问题,像个“记者”一样提问,赖伟明无知无觉,还觉得两个人聊得很开心。
拜托,小明咱睁大眼看看,徐梦洁的尴尬都要溢出屏幕了哇。
晚餐环节也不干聊,还引入了情绪能量的度量方式,吃饭前自己的情绪能量值和吃饭后的相对比,自己判断和对方的聊天是否给自己带来了情绪上的助益,以此建立基本的默契程度。
等前面这些辅助环节到位,就进入了节目真正的重头戏,引入经典影视剧片段研习。
荧幕搭档好不好,还得看戏,戏好不好,大概率也要靠磨。
让互相选择的搭档,去挑战经典的影视片段,在重新演绎的过程里,一点点彼此磨合,找到最合适的情绪表达。
代入角色后,让彼此生活中积累的默契在角色身上得到更好的呈现,才有机会成为大家喜爱的荧幕搭档,也带动演员本人的成长。
环节看似花活,实际全都是为了角色cp感在助力。
“因戏生情“也是必须的?
但问题来了,要真正演好一组角色,搭档之间光有默契还不够,也必须要给人一种能“因戏生情”的错觉。说白了,就是看这两个人演戏,你能感觉到情感的流动,而不是所谓的演技battle。
张艺凡和施柏宇在聊天环节里就说,他们过去学到的经验,是当你不知道自己怎么做的时候,就去看搭档的眼睛。
他俩在角色还原的时候,也是这么做的。选择了《山楂树之恋》男女主初见互动的那一段,老三要带静秋下山去,没有牵手,而是手握同一根棍子。
这段给了张艺凡特别多特写,你看张艺凡的眼睛,会觉得里面有羞涩的甜蜜往外涌,呈现出来的效果就很不错,演员自己本人也演得舒服。
张一山和张慧雯恰好相反,两个人长相气质反差大,初见聊天也尴尬,可晚餐环节找到观念相似观念共鸣后,两个人之间的默契瞬间升温。
演《后来的我们》,前任再见面这种大情绪戏,不但不出戏,反而因为气质反差,一个外表小白花内心却坚韧有力,一个痞里痞气实则深情,能自动为他们脑补出800字恋爱前传。
这种正反馈,正是来自于他们作为角色搭档,却可以为观众搭建起因戏生情错觉的强情绪能量。
现实生活中,很多让人念念不忘的荧幕拍档,身上都自带这种和对方契合的情绪能量,比如陈慧珊和林保怡,两个人在《鉴证实录》里的恋爱戏,简直可以成为职场剧恋爱范本。
他俩就是多年好朋友,长时间的友谊积累下足够的情感浓度,在合适的角色上就能情意满满。
宣萱和古天乐这对好搭档也是如此,宣萱甚至在采访里说自己对古天乐因戏生情过,但抽离出角色之后,才发现不是宣萱爱上古天乐,而是戏里的“武俏君爱上了徐飞“。
其实我们观众要看到的生情,并不是要求演员两个人之间一定有爱情,很多真情侣演起戏来反而不好嗑。
而是作为搭档,他俩能有超出角色之外的,互相信任的、支撑的、共鸣的情感力量,这种生出来的情谊,才能让演员进入角色之后,赋予两个人别人替代不了的cp感。
也是我想在《一拍即合的我们》这样养成系的演员搭档研习综艺里,能看到的最好效果。不只是男A女B的简单配对,而是真的在一次次角色还原演绎的过程里,把两个演员从陌生人,转换到角色爱上角色,搭档支撑搭档。
成为看到他俩演戏,观众就能进入的最佳荧幕拍档。
其实我很怀念那些荧幕搭档旺盛的年代,他们可以驾驭各种角色和剧情,在戏里有360种爱上对方的方式,戏外也是最默契的拍档。
但现在很多爱情剧,能依靠的并不是演员组合之间的默契,而是人设,人设的好嗑完全大过了角色的演绎。看设定嗑死我了,看演员演绎,寡然无味。
这种荧幕搭档的cp感,固然是一种玄学,但未必没有合适的改良方式。要么演技过硬,在戏里哪怕像《水形物语》女主一样,爱上非人生物也不让人觉得违和;要么时间积累,两个人一部部戏磨下来,成为像沈马那样默契的搭档。要么也可以像《一拍即合的我们》这样,一群人凑在一起一次次组合搭配尝试,总能凑出最有cp感的。
说实话,这节目让我看到蛮多年轻演员其实挺有潜力的,他们可能经验不足,但却有一颗想要变好的心,一旦遇到合适的人(比如关锦鹏这样的大师导演),稍加提点几句,就会有很大的变化。
再遇上合拍的搭档,未必不能演出好的效果。但问题也在,市场不会给他们这样一次次尝试试错的机会,好在还有这样的演综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