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记者 林清清 通讯员 穗卫健宣 受访者供图
今年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5周年,粤港澳医疗、教育、就业等公共服务体制机制加快对接。日前,记者走进香港医生龚敬乐的工作生活,通过记录他跨境执业的一天,窥见大湾区医疗共建共享发展成果。
跨境执业
三分之二精力放在内地
5时30分,龚敬乐准时起床,开启一天的工作生活;
6时,龚敬乐乘坐出租车到深圳湾口岸,10分钟内快速完成过关,再熟练地坐上内地的网约车,7时30分到达蛇口人民医院;
8时开诊,12时结束,龚敬乐一上午忙个不停;
中午,龚敬乐回到位于深圳福田的办公室,快速吃完午饭后,13时与同事一起开了短会;
14时,龚敬乐来到深圳福田区益田社康中心,进行下午的全科医生带教门诊;
17时30分,龚敬乐结束一天的工作后起身返港,在约1.5小时的回港通勤路上,他戴上耳机学起了日语。
这是8月一个普通工作日,龚敬乐作为港医跨境执业的一天。
龚敬乐是大湾区医疗集团联席行政总裁、香港资深全科医生。自从7年前取得内地医师执业资格后,龚敬乐就开始了这种穿梭于大湾区各城市间的生活。他的执业足迹已经从深圳拓展到东莞、中山,以及广州南沙、黄埔、番禺、天河等地。
“我数了数,我在大湾区内地城市的执业足迹已遍布180多个基层医疗点。目前,我的三分之二时间精力放在内地,另外三分之一在香港的诊所,香港还有一些长期病友需要我持续跟进。”龚敬乐说。
乐于奔波
希望把香港全科医生模式带到内地
“如果我一直留在香港做医生,可以说是‘张嘴就有饭吃’。”龚敬乐直言。
那为何还要辛苦地奔波于大湾区内不同城市?“因为我在与内地医疗界的交流学习中发现,内地的基层家庭医生还有很多值得挖掘的潜力。”龚敬乐说。
同样叫作“家庭医生”或“全科医生”,内地与香港的模式不一样。在内地,家庭医生大多是指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里的注册全科医生。“他们在临床诊疗之外,还需要做很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而在香港,全科医生是临床前线医生,拥有更完整的诊疗权限,诊疗方式也很不一样。”龚敬乐很早就成为香港威尔斯亲王医院家庭医学培训中心主管,之后又担任香港家庭医学学院考官及专科试MCQ部分的统筹医生,他希望把香港的全科医生模式带到内地,帮助内地家庭医生提升接诊技巧和接诊能力,让患者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
初见成效
广州已落户74间“港式金牌家庭医生工作室”
香港家庭医生模式如何在内地发挥作用?近日,记者来到广州市海珠区沙园社卫中心“港式金牌家庭医生工作室”进行了解。该工作室环境布置色调柔和、动线明快,每间诊室都按照港式标准打造。
“就诊过程也有很多小细节。”龚敬乐介绍,例如在港式家庭医生工作室,看诊时一定会为每位患者关上门,“我记得有一位社区老病号、60多岁的李女士,头痛胸痛失眠了10多年,一直无法解决。她来到门诊时,我留意到她的一个小动作——关上诊室门时她专门看了一眼。再跟她多聊了两三分钟,她突然大哭起来。原来是复杂的家庭压力给她带来心理问题,但从没有医生问过她,她自己也没发现。”
龚敬乐进一步表示:“简单地说,看病很重要,但怎样看病更重要。所以我现在的工作除了接诊外,更多的是建立模式、进行培训,让前线医生能更多地投入临床,并加大心理诊疗服务的力度。”
2018年,龚敬乐和他的合作伙伴将港式家庭医生培训项目率先带进广州市番禺区。迄今,广州已有7个区开展相关培训,74间“港式金牌家庭医生工作室”落户。今年7月,广州还宣布开展“千人百家”淬炼提升工程家庭医生培训项目,计划用3-5年时间,力争培养约1000名达到国际服务标准的家庭医生,建设约100家港式家庭医生工作室。
“接受培训后,我更能感受到作为全科医生的价值。”一度对自己的职业前途迷惘的广州市番禺区市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吴均明说,2019年通过培训获得认证资质后,他对全科医生的职业前景也有了新认识,“不仅拓宽了专业知识面,还学习了很多医患沟通技巧。从居民的反馈来看,接受度信任度也更高了。”
“基层的全科医生其实是分级诊疗的最前端,他可能是最了解社区居民健康状况的人。如果能在这个前端环节更精准有效地帮助患者,相信能大大减轻整体的医疗负担。”龚敬乐说。
共建共享
跨境执业越来越便利
记者了解到,像龚敬乐这样奔波于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且乐此不疲的有志者越来越多。截至去年年底,广东已有逾500名港澳医师获内地执业资格,近50名香港医生获评内地高级职称。
“港澳医师来内地短期行医”政策也为跨境执业带来便利。以广州为例,短期行医审批可由广州各区卫生健康局实施,审批时限已由20个工作日压缩至1个工作日。目前,广州在册短期行医港澳医师共27人,其中香港医师20人、澳门医师7人。在广州南沙,港澳医师执业手续进一步简化,现已有8名港籍医生成功在南沙注册并定期坐诊,其中5名在港澳居民服务中心多点执业。
“现在医保覆盖很方便,香港医务卫生局局长卢宠茂也表示要加大医疗券在大湾区的应用。希望未来能继续扩充医疗券应用的医疗机构范畴。”龚敬乐对记者说出自己的期盼,“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以及高铁等‘硬联通’的建设,让跨境执业越来越便利,希望湾区内医疗共享的‘软联通’也能越来越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