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志明同志在广州”展览承制单位负责人李巍接受羊城晚报专访,讲述更多背后的故事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谭铮 图/受访者提供
8月18日至20日,越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苏林来华进行国事访问,首站为广州。在穗期间,苏林首先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为越南爱国烈士范鸿泰献花圈;后来到位于文明路的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旧址参观,参观结束后,苏林在留言簿上写下“祝越中友谊世代相传、万古长青”。
今年3月,越南青年政治训练班、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旧址修缮工作完成,并正式对外开放。依托旧址,相关部门策划“胡志明同志在广州”展览。该旧址一砖一瓦间留存了哪些历史影子?蕴含着哪些故事?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独家专访“胡志明同志在广州”展览陈设项目承制单位负责人李巍,由他一一讲述。
找专家、访故居
复原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旧址
广州越秀区文明路248号、250号,一座两幢三层砖木结构的民居是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旧址所在。这里,是大革命时期胡志明领导的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越南共产党的前身)机关所在地和第一、二期越南青年政治训练班办学场所,周恩来等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曾应邀到此授课。
“此处曾是临街的商铺,就如和它直线距离不到200米的中共广东区委(监委)旧址纪念馆一样。”李巍说,当年,为开展越南民族解放斗争,胡志明向共产国际提议,以广州作为联络点,组织和培养越南革命青年。1924年11月,受共产国际委派,胡志明以共产国际东方组干部、国际农民主席团委员的身份来到广州,担任苏联顾问鲍罗廷的翻译。
为了尽可能全面地还原这一旧址的历史风貌,除了寻找大量的史料作为参考外,李巍还向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原馆长黎显衡请教。为什么要找黎显衡?李巍告诉记者,1971年,周恩来总理陪同时任越南总理范文同来穗瞻仰胡志明举办越南青年训练班旧址。那时,年轻的黎显衡在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工作,是中方随行人员之一。“值得一提的是,范文同曾在越南青年政治训练班学习,他是当时从越南到广州的革命青年之一。”李巍说。
为了让参观者在展览中产生更多共鸣,在考量建筑与展览的关系时,李巍与其团队按“最少干预原则”,选择少用人为封闭空间的方式,尽可能全面地把建筑的原貌展示给公众。
除了向见证历史的专家“取经”外,李巍与其团队还前往越南的胡志明故居参观,参考其故居特点,并将其融入展览中。“展览的黄绿色主色调和构件细节来源于胡志明在越南的故居。”李巍告诉记者,旧址对外开放以来,吸引了不少在粤越南籍人士前来参观,当中一些人表示,展陈的元素和风格让他们倍感亲切。
试了70盏灯泡
只为让今人更好地感受历史
依托该旧址策划推出的“胡志明同志在广州”展览面积达240平方米,实物展品154件,主题陈列和复原陈列相结合,多维度展示中越革命友谊。
为尽量还原胡志明和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越南青年政治训练班学员生活、学习的情景,李巍及其团队在细节上下足功夫。他说,为了找回胡志明当时在案头工作的感觉,他们买了70多个不同时期、种类和瓦数与色温的灯泡,经过数十次测试,最后选定了既符合文物场馆用电标准,又符合时代特色的一个。“如果仔细看,观众不难发现控制电灯的开关、连接开关的电线,都采用了更加符合那个年代的方案。”李巍还透露,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总部会议室的那盏电灯,可以通过配重装置手动升降。“由于一百年前的电灯局每月收费是按盏的,所以一盏灯要发挥更多的场景匹配用途。如果开会和吃饭,手扶灯罩就升上去,灯光照射的面积扩散较广。当需要在桌上进行案头工作时,通过拉低配重装置,灯罩降低一点,光线聚拢,方便书写及阅读。”
胡志明同志卧室除了复原布置之外,还通过动态投影、声效等方式呈现胡志明在此编写越南青年政治训练班讲稿的场景,重点展示越南第一部马克思主义巨著《革命之路》在此地的诞生。
如何用现代动态投影还原此情景,又不“出戏”?李巍介绍,他们把投影设备放置在笔筒内,营造出仿佛胡志明疾书,恰遇有事刚离开,墨迹未干的氛围。此外,为了还原工作场景,他们还买回古董打字机,录下打字声音以作烘托。“文物展览要‘去现代化’。我们希望参观者来到这里,能感受到自己正在参与这段历史,进行自我观照。”李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