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情满怀,荒原化作林海 二次创业,续写绿色奇迹
创始人
2024-08-15 07:03:14
0

塞罕坝机械林场三代建设者历经艰苦卓绝的创业与坚守,创造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

豪情满怀,荒原化作林海 二次创业,续写绿色奇迹

总策划:杜传贵 林海利

总统筹:林洁 黄丽娜 侯恕望

执行统筹:董柳 宋金峪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丰西西 高焓

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梁喻(除署名外)

距离北京400多公里,河北省最北端与内蒙古自治区浑善达克沙地南缘交界处,一弯深绿镶嵌于此——有着115.1万亩人工林海的塞罕坝机械林场,为京津冀区域筑起了一道坚固的生态屏障。

满目苍翠,林海绵延。很难想象,数十年前,这里还是“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塞罕坝机械林场建场62年来,三代建设者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永不言败的担当,造出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2017年、2021年,塞罕坝机械林场先后荣获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和防治荒漠化领域最高荣誉“土地生命奖”,成为全球环境治理的中国榜样。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在第二个全国生态日到来前夕,羊城晚报记者实地探访塞罕坝机械林场时看到,这里已成为“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背后,是塞罕坝人“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家国情怀。

牢记使命,一代接着一代干

曾经的塞罕坝并不缺树。

清康熙年间,它是皇家猎苑木兰围场的一部分。后因开围放垦,到新中国成立前夕,这里已退化成一片人迹罕至的荒原。

“大风一起,漫天黄沙长驱直下,直逼京畿,犹如‘屋顶扬沙’。”塞罕坝机械林场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李永东介绍,为了遏制风沙南侵,涵养京津水源,国家决定在河北北部建设大型机械林场。

1962年,塞罕坝机械林场成立,来自18个省市的127名农林专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听从党的召唤,响应国家号召,满怀青春激情,奔赴塞罕坝。他们与原有三个林场的242名干部职工组成了369人的创业队伍,拉开了塞罕坝机械林场建设的大幕。这支队伍的平均年龄不到24岁。

当时条件非常艰苦,冬天最低气温达零下43℃。第一代塞罕坝人不畏艰难,在“雨雪来查铺,鸟兽绕我眠”的恶劣环境中,喊出“满地栽上树,看你变不变”的壮志豪言——

没有房子,他们就搭草棚、挖地窨子;缺少粮食,就吃全麸黑莜面加野菜,一碟盐水煮莜麦粒就是难得的“美味”。

凛冽的北风吹不灭心中的火焰。如今,塞罕坝展览馆里有一副当年地窨子门框上的对联:“一日三餐,有味无味无所谓;爬冰卧雪,冷乎冻乎不在乎——乐在其中”,诉说着第一代塞罕坝人的坚定与乐观。

那时的他们,既没技术,又没经验。1962年、1963年,造林成活率均不足10%。林场时任党委书记王尚海、场长刘文仕等将家中老小皆迁至坝上,给大家吃了一颗“定心丸”。1964年春天,林场集齐120名精干力量开启“马蹄坑大会战”。他们连续数日吃住在山上,克服了育苗、植苗等重重困难,最终造林516亩,成活率超九成,开创了国内机械种植针叶林之先河,塞罕坝大规模造林由此拉开序幕。

坚韧的灵魂,总是在不断磨砺中成长与奋起。1977年雨凇灾害、1980年旱灾,林场32万亩林木被毁。塞罕坝人再度拿出勇气、决心和智慧,肩挑手提,从头再来,1981年便造林超3万亩。如今,林场有林地面积已达115.1万亩,如果按一米株距排开,树木可绕地球赤道12圈。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中宣部塞罕坝林场先进事迹报告团成员、承德市林业和草原局一级调研员封捷然这样总结塞罕坝人身上的特质。他认为,塞罕坝人创造奇迹的过程中饱含着家国深情。

“正在困难时期,正值用人之际,祖国一声召唤,他们义无反顾。他们将自己的人生和祖国的命运紧紧地连在一起。”封捷然说。

“造林不成功,死也要死在塞罕坝。”林场首任党委书记王尚海曾立下钢铁誓言。王尚海去世后,家人遵从他的遗愿,把他的骨灰撒在了原马蹄坑造林会战区,也就是如今的尚海纪念林。

封捷然说,对于塞罕坝人来说,种树就是他们的使命,一棵接一棵、一坡接一坡种,一代接着一代干,在创造奇迹的同时,铸就了“塞罕坝精神”。

艰苦创业,青春浇灌高岭绿洲

国家有需要,青年挺身而出。建场之初,一批青年怀揣满腔报国热情奔赴塞罕坝。

1964年夏天,承德二中六名应届高中女毕业生放弃报考大学,主动要求到塞罕坝机械林场工作。“我们想到林场,为祖国建设贡献一份力量。”今年80岁的陈彦娴老人仍记得60年前的那封求职信。当年8月24日,她们赶了两天路,终于到了心向往之的林场。

迎接她们的是艰苦和困难。大家都住泥草房和窝棚,屋顶漏雨,土墙漏风,白毛风刮起来,根本睁不开眼,一出门,脸和手马上就起冻疮。

“起初,父母并不同意,我请在四川支援‘三线建设’的哥哥帮我劝他们,最终成功了。”陈彦娴清楚地记得,父母提出要求:“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你不能做逃兵,一定要坚持下来。”父母的期许与叮咛,陈彦娴牢记于心。

年轻的女孩原先期待着,当一名女拖拉机手。可谁曾想,她们每天都在嘎石灯下选苗子、跟老工人学育苗、掏大粪做肥料……

“大家干得可有劲儿了!”忆起往事,陈彦娴笑了,“把荒原变绿洲,这是我们那代青年人的梦想,也是塞罕坝人想要创造的奇迹。”

“塞罕坝人不仅要和严酷的自然环境作斗争,还要克服重重困境、干出事业。”在封捷然看来,艰苦创业是“塞罕坝精神”的核心要义。除了10.5万亩机械林场外,塞罕坝百万亩林场的大部分都是靠人一锨一镐刨出来的。经过不断探索,林场建设者改变了传统的遮阴育苗法,在高原地区首次成功实现全光育苗,大大提高了造林成活率。

时光荏苒,塞罕坝人的辛酸与艰难,都化作了期待与希望。如今百万亩林海,每一棵树,都留下了他们生命的年轮;每一亩林,都刻下了他们青春的记忆。

“35年,我只做了一件事——植树造林,特别平凡。”陈彦娴说,但她依然骄傲,“有精力、有知识,就应该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只有这样,我才觉得这一生没有白活。”

久久为功,守护来之不易的林海

三分造林,七分管护。

随着林地面积不断扩大,林场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如今,越来越多有志青年来到这里,守护这片来之不易的林海。

塞罕坝气候干燥,防火是重中之重。在林场,上至老人,下至孩童,“全年防火、全域防火、全员防火”的理念牢记于心。塞罕坝机械林场成立至今,没有发生过一起火灾。

“塞罕坝机械林场建立了‘天、空、地’一体化的森林草原防火预警监测体系。”林场护林防火(安全生产)办公室副主任秦海军说。

林场如今有望海楼九座,高火险期内,18名瞭望员白天每15分钟、高危时段夜间每小时交叉瞭望报告一次。

与此同时,62套摄像头全天候“俯瞰”林场,工作人员24小时在林场森林防火指挥中心值守。有高科技加持,塞罕坝人仍放不下防火的责任心。近年来,林场每年都开展无预案演练,“真到紧要关头,就要能拉出来、跟得上。”让秦海军颇为自豪的是,林场的防火队伍曾支援过周边区域的防火救灾,“我们是一支有战斗力的队伍。”

“前辈们把林子交给我们,我们就要保证‘不失绿’。”一到春秋两季,“森林医生”赵占永都要和同事查看树木虫害情况,对林子里的虫子种类、幼虫与成虫数量,他们了然于胸,做好防治对策。

赵占永是一名“80后”党员,2009年就来到林场工作的他,早已把家安在了这里。“老一辈为林子付出这么多,我们也要想着能为林子做点什么。”他说。

“在塞罕坝,树可能每年才长0.5-1厘米,特别需要耐心。”塞罕坝机械林场营林科科长常伟强和同事们负责管理全场的抚育造林工作。人工林的生态环境相对脆弱,需要通过多次抚育,去小留大、去劣留优、去密留匀,提升林冠下生物多样性。“老一辈让塞罕坝绿起来,我们要让林子绿得更健康、一直绿下去。”在林场工作20年,常伟强始终坚信,要守护这片林海,必须坚定信念、久久为功,让塞罕坝精神代代相传。

绿色发展,接力书写“绿色奇迹”

作为林场发展的见证者,封捷然认为,塞罕坝精神中的“绿色发展”四字,是塞罕坝人的不懈追求。要让塞罕坝的“绿色奇迹”永远延续下去,必须实现绿色发展。

林场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副院长王文勋是第二代务林人,他和同事们经常在林子深处,为树木做“体检”,详细记录树木生长的情况,做好规划设计。“要看看我们的家底有多少。”他说。

在林场工作32年,王文勋几乎走遍了林场的各个山头。他常感慨:“我们看到的是连绵的树林,其实无形的生态效益才是更宝贵的财富。”

“90后”女孩刘鑫洋是一名“林三代”,和小树苗一起长大的她,2016年大学毕业后选择回林场工作。刚工作时,一年里她有半年时间在林子里度过,清晨五六时就上山作业,“见缝插绿”。

“虽然辛苦,但和老一辈比,我们条件好多了。”刘鑫洋说,和在大城市工作的同龄人相比,她的生活或许显得有些“无聊”,连收快递都要慢一些,可她在林子里的“朋友”却越来越多了——

步伐矫健的野鸡,呆萌的狍子,甚至还有灵芝和羊肚菌……这片林子越来越热闹了,森林质量也越来越好了。

新时代,塞罕坝人启动“二次创业”,通过实施塞罕坝精神铸魂、生态系统提质、生物多样性保护、数字赋能绿色低碳经济、创新驱动科技支撑、森林草原智慧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升级改造七大工程,实现绿色发展新格局。到2026年,林场森林覆盖率将力争提高到84%。

草木荣枯,四季更替,不变的是62年来塞罕坝人始终如一的家国情怀。

“守好这片林子、让林子发展得更好,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让全世界重视生态保护,为子孙后代留下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刘鑫洋坚信,在“二次创业”的新征程上,塞罕坝人一定会续写新的“绿色奇迹”。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三号线东延段开通首日早高峰:上... 羊城晚报讯 记者严艺文报道:11月1日首班车,广州地铁三号线东延段正式开通运营。首日早高峰时段,海傍...
花开绚烂天地广阔 花地文学榜L...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孙磊2024花地文学榜入围书单10月发布,日前网络投票已截止,新一批年度作家揭晓...
广州国际美食节开幕 超百个美食... 羊城晚报讯 记者徐振天报道:11月1日,广州这座历史悠久的美食之都,迎来了又一年的国际美食盛会——由...
第三届汕头人才周开幕 25场活... 羊城晚报讯 记者赵映光、通讯员汕宣报道:11月1日下午,第三届汕头人才周开幕。据悉,本届汕头人才周共...
印尼记者体验“空中的士”和中国... 文/图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赵鹏 付怡 曾潇 刘泳希 温泽广11月1日,应羊城晚报报业集团之邀前来湾...
中国跨境电商“卖全球” 广交会...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孙绮曼 廖梦君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潘亮“我们现在不只做一般贸易,还在寻找...
新“姿势”加持 能否“带飞”史... 互联网巨头“拆墙”、政府补贴点火、品质直播上位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沈钊从10月10日就打响的“史上最...
创业者农沃达:在学术酒吧中酿造...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谭洁文 实习生 薛舒彤图/受访者提供在广州天河客运站商圈的一间复式公寓里,灯...
41岁歌王方大同神秘现身音乐会... 在乐坛沉寂已久的方大同(Khalil),自两年前推出单曲《清楚点》后便仿佛人间蒸发,引发了众多粉丝和...
张馨月晒林峯给她过生日的vlo... 张馨月晒出了林峯给她过生日的幕后花絮,一切都是林峯给她安排的惊喜,林峯亲手给她戴上了手表,张馨月表演...
北京这一夜,人情世故、江湖地位... 众所周知,年末的最后一个季度都是各大明星们赶业绩的好时期,有些人带着作品已经赶赴东京电影节冲奖了,有...
李湘王诗龄国外被偶遇!失去美颜... 在这个网络信息像潮水般汹涌的时代啊,明星的事儿就像大海里的浪花,一个浪头接着一个浪头地扑向大众的视野...
69岁林青霞去看书穿得真时髦,... 69岁的林青霞,去看书时穿得依然时髦,条纹衬衫搭配半身裙,完全没有大妈味。条纹衬衫,知性优雅时光如梭...
太离谱!《再见爱人4》黄圣依根... 太离谱了,黄圣依再次选择了不离婚!在杨子彻底否定她,根本不顾及两个孩子之后。《再见爱人4》黄圣依真的...
时间都去哪了?第三次全国时间利... 新华社北京10月31日电(记者潘洁、张晓洁)国家统计局10月31日发布第三次全国时间利用调查公报。调...
山姆会员商店现“阴阳标签” 他... 文/图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孙绮曼 实习生 吴淑君近日,有武汉消费者反馈,其在山姆会员商店购买了标价...
广州居民阶梯电价进入“非夏季模...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董鹏程,通讯员洪林、刘丰威报道:随着近期冷空气开启气温“跳水”模式,“入夏容易送夏...
房贷利率重新定价不必再等1年 ...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戴曼曼11月1日起,房贷定价规则迎来新变化。10月31日,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
《正规靠谱》一元一分血战麻将群... 1.亮点:一元红中麻将微信“群”—ab120590—tj525555—mj120590—客服Q443...
深圳地铁5条新线冲刺收官 “A... 文/图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宋王群 通讯员 欧怡君2024年尾声渐近,深圳5条地铁新线通车任务也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