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詹淑真
IPO“撤单潮”正愈演愈烈。据不完全统计,今年6月,拟IPO企业批量终止审核,单月内已有106家拟上市企业终止IPO申请,创下单月项目撤回数量的历史新高。这一现象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企业为何纷纷撤回IPO申请?这背后又释放了哪些信号?
上半年296家IPO终止
在一天之内,7家公司撤回IPO。6月27日,深交所公告显示,安佑生物和宝武碳业撤回上市申请;同日,上交所公告显示,华光光电、五新科技、博创智能、绿霸股份及海电运维也撤回了上市申请。这7家公司涉及创业板、深主板、科创板和沪主板,反映了IPO撤单现象的广泛性。
根据第一财经统计,6月终止IPO的106家企业合计拟募集资金达926.8亿元。其中,拟首发募集资金超过30亿元的有3家,分别为申报沪市主板的中智股份、申报科创板的瀚天天成以及申报创业板的宝武碳业。
今年上半年,沪深北三地交易所合计有296家IPO终止,已经超过去年全年IPO终止家数(282家)。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撤单的拟上市企业往往有一些共同点,比如财务数据未达到上市新规标准,最近一年业绩下滑严重;存在“清仓式”分红情况;股权高度集中,存在家族绝对控股问题;以及行业进入下行周期等。此外,从严监管分拆上市也影响了部分企业的上市计划。
另一方面,IPO排队企业数量的急剧下降也引发了市场关注。根据Wind数据,截至目前,IPO排队企业仅为467家,较去年同期的961家减少了一半以上。IPO是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之一,也被视为经济活跃的参考指标。IPO排队企业数量减少,让部分市场人士对未来的融资环境和经济发展产生了担忧。
为了从源头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监管层多次发声并采取了多项措施。新“国九条”及其配套制度发布以来,IPO审核愈加严格。
4月30日,沪深交易所正式发布了《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等9项配套业务规则及细则、指引,提高发行上市财务指标。其中,对IPO企业影响较大的调整是主板、创业板的第一套上市标准的调整。
在发行上市财务指标方面,主板第一套上市标准的最近三年累计净利润指标由1.5亿元提高至2亿元,最近一年净利润指标由6000万元提高至1亿元,最近三年累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指标由1亿元提升至2亿元,最近三年累计营业收入指标由10亿元提升至15亿元;创业板第一套上市标准最近两年净利润指标由5000万元提高至1亿元,并新增最近一年净利润不低于6000万元的要求,突出公司的抗风险能力等。
有业内人士表示,受监管政策、宏观环境和经营业务等多重因素影响,一些企业已经不能满足新的上市指标,所以选择“撤单”。
港股IPO有望增加
随着IPO全链条收紧,一些企业纷纷转道北交所和港交所寻求上市机会。
近日,安永大中华区发布报告,总结回顾今年上半年全球及大中华区IPO活动,并展望下半年市场前景。报告指出,全球上半年IPO活动持续放缓,共有532家企业在全球上市,筹资517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IPO数量和筹资额分别下降15%和17%。
今年上半年,内地企业继续主导香港IPO市场。自去年下半年起,不少内地企业已咨询或启动赴港上市项目,今年以来气氛更见进一步加强。
安永大中华区上市服务主管合伙人何兆烽表示:“选择赴港上市的内地企业之中,一部分筹划赴港上市已久,另有部分则鉴于目前的监管环境选择‘改道’香港。对内地企业来说,港股上市的周期相对较短,以目前的监管环境而言,亦较A股上市有更高确定性。”
港股IPO方面,中国证监会4月发布5项资本市场对港合作措施,支持内地头部企业赴港上市融资。内地企业从A股“改道”香港上市的步伐加快。随着内地行业头部企业赴港上市,IPO筹资规模也有望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