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孙唯 实习生 张梓欣 张佳慧
在高招志愿填报中,普通类·本科批的志愿填报是重头戏。双学位、交叉学科、“新工科”……普通类·本科批近年来的专业设置、招生人数,深刻回应了国家对于高等教育人才的需求和培养方向。今年全国高校面向广东考生的招生有哪些新变化?羊城晚报记者对此进行了梳理。
不少院校扩招,各类创新班涌现
2024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1342万人,比去年增加51万人。对此,众多院校进行了扩招,例如湘潭大学全国扩招700人、北京化工大学全国扩招300人、南昌大学全国扩招200人、复旦大学全国扩招100人等。
3月19日,教育部公布了2023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并发布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以学科门类计,工学所涉专业数量最多,有1322个,占比39%。在普通高校本科专业调整中,24种新专业正式纳入本科专业目录,包括大功率半导体科学与工程、生物育种技术、电子信息材料、智能视觉工程、智能海洋装备等专业。
从全国高校新增招生专业来看,物理类方面,湖南大学在粤新增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大数据管理与应用、金融科技专业的招生,其中微电子科学与工程3人、大数据管理与应用4人、金融科技3人;东北大学在粤新增人工智能(未来技术学院)专业,招生2人。
中国人民大学新增中国古典学、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两个本科专业,分别按人文科学试验班、社会科学试验班(管理学科类)招生,前者在粤历史类中招生,后者在粤物理类中招生。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专业扩大招生规模,今年推行本硕贯通培养的专业增至10个,包括今年新增专业法学(纪检监察实验班)、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数据法学实验班)专业等。
河北工业大学今年新增机器人工程和储能科学与工程两个专业,经济学专业、自动化(机器人智能试点班)停招,物理类在粤招生人数增加11人。
记者了解到,高校新增专业并非偶然设立,而是基于学校强势学科专业基础,紧密结合国家重大需求,对标国家发展战略的“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培养相关领域关键性人才。河北工业大学招生办负责人就表示,今年招生强化“工工”“工理”“工文”与“工医”多维度的协同融合发展,打破传统学科壁垒,促进专业间的交叉融合,孕育新兴学科增长点,推出贴合国家新工科建设导向的新专业。
为了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今年全国多所高校新增了特色创新班。这些特色班级主要面向智能技术与工程、新工科、跨学科融合等前沿领域,旨在通过更加精准和个性化的培养方式,为国家输送高质量的专业化人才。例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增4个本研一体化人才培养试验班、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新设置7个特色班等。
广东多所高校加强“新工科”人才培养
从广东高校来看,物理类方面,中山大学在粤招生增加113人,其中材料类、电子信息类都有所扩招。广东海洋大学在粤招生增加58人,涉及海洋科学、水产养殖学、海洋技术等专业。韶关学院在粤招生增加710人,包括化学(师范)等专业。
深圳理工大学首次在粤招生,计划人数120人,学校以“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办大学,学科交叉建专业、三院一体育人才”为办学特色,聚焦“新工科”“新医科”,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展,根据科技发展新趋势和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构建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的学科专业体系。
今年深圳大学在粤招生计划物理类新增37人并调整专业组,推出4个由院士领衔的特色班,分别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IEEE荣誉班)招生15人、电子信息工程(文华班)招生15人、土木工程(国际工程创新班)和土木工程(数学力学创新班),后两者在第二学期进行专业分流。
同时,深圳大学新增人工智能专业,招生专业为“人工智能(腾班)”与“人工智能(卓越班)”,前者在粤招生10人,后者在粤招生24人。这体现出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结构和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高校在专业设置上更趋理性,理工类高校逐步重视“新工科”和“交叉学科”的培养,为国家发展新质生产力培养高素质、高精尖人才。
小语种招生推出“外语+”双学士学位
今年,全国多所高校新增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从全国来看,北京师范大学今年新增3个双学士学位项目;中国农业大学新增4个双学士学位项目。
其中,多所高校双学士学位项目面向广东招生。物理类方面,以金融经济等专业为主,包括华东师范大学金融学的“金融学-统计学”双学士学位,上海财经大经济学的“经济学-数学”双学士学位、金融学的“统计学-金融学双学士学位”、投资学的“公共管理-数学”双学士学位。
历史类方面,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学类大类中含“法学-新闻学”“传播学-公共管理”“新媒体运营-数据管理”双学士学位项目;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的“社会学-心理学”双学士学位;同济大学法学的“法学-英语”“德语-法学”“土木工程-法学”双学士学位。
据介绍,双学士学位项目使学生能够在同一学习周期内深入探索两个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形成跨学科的知识体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毕业生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能够胜任更多类型的工作岗位,就业前景更加广阔。
当下,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给外语类专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导致这些院校在招生时分数线有所下滑,引发广泛关注。面对这一趋势,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积极应对,开创性地推出“外语+专业”双学士学位体系,新增9个双学士学位专业,涵盖“商务英语+法学”“商务英语+数字经济”“德语+国际经济与贸易”等多个领域,培养既精通外语又具备专业知识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以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行业发展新趋势。这一创新教育模式在广东省内尚属首例。
四川外国语大学也顺应发展趋势将外语专业与传统优势专业深度融合,推动外语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创新与双向赋能,满足当前社会对语言类人才的迫切需求。特别是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冲击下,这一举措可能为小语种专业带来一线生机,成为其转型发展的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