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央视大型文化纪录片《文脉春秋·莆田》热播之际,记者昨从市文旅局获悉,三清殿“神霄玉清万寿宫诏”碑、平海天后宫“师泉井记”碑入选国家文物局公布的第一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录。这两通古碑刻都存放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内,文物与古迹相得益彰,彰显莆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厚重底蕴。
图①:平海天后宫常务董事长王金寿向游客讲述“师泉井记”碑背后的故事。
图②:立于三清殿碑园的“神霄玉清万寿宫诏”碑。
图③:宋徽宗以瘦金体御书的碑铭字迹。 全媒体记者 蔡昊 摄
■“神霄玉清万寿宫诏”碑
为宋徽宗以瘦金体御书
“神霄玉清万寿宫诏”碑是宋徽宗赵佶于宣和元年(1119年)以瘦金体御书的一块碑铭。书写后令汴京神霄宫先刻碑,后以该碑的拓本颁赐天下摹勒立碑。目前全国仅存两通,其中一通在我市元妙观三清殿内,另一通在海南省海口市五公祠内。
立于三清殿碑园的“神霄玉清万寿宫诏”碑通高336厘米、宽125厘米,分碑额、碑身、碑座三段。碑石黑页岩质,圆首,四周刻有16厘米宽的镶边回纹图案,满镌回纹中精刻蟠龙锒边。当年蔡翛奉旨题额“御笔手诏”四字。碑文竖刻赵佶独特的瘦金体,其字体疏密得趣,笔法精巧自然,钩摹镌琢深匀、点划波磔、纤芥毕见,具姿媚静穆之威,是研究我国书法艺术的重要实物。
■“师泉井记”碑
见证施琅收复台湾的历史
“师泉井记”碑位于秀屿区平海镇平海天后宫内。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十二月立石。碑通高270厘米、宽75厘米,分碑额、碑身、碑座三段。碑文为靖海将军提督、福建等处地方水师军务总兵官、太子少保、右都督内大臣施琅撰书。
平海天后宫创建于北宋咸平二年(999年),既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是全国首批涉台重点文保单位。供奉于台南大天后宫的妈祖就分灵于平海天后宫。
伫立于平海天后宫内的“师泉井记”碑见证了施琅收复台湾的历史。当年,施琅奉命收复台湾,其所率3万余大军驻扎平海海滨。因遇旱情军心不振,施琅找水源时,来到平海妈祖宫,在古井前拜祷妈祖,后来顺利让将士喝上水。施琅收复台湾回朝后奏请清政府,重修平海天后宫,撰写传颂妈祖显灵赐水的《师泉井记》,并写下大楷书“师泉”石碑立于井边。
“师泉井记”碑也是重要的妈祖文物。市文物保护中心主任陈飞新表示,莆田是妈祖文化的发祥地、“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城市,历史积淀悠久绵长,积淀了丰富多样的历史文化遗存、丰富多彩的文物古迹,成为莆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鲜明特色。 (全媒体记者 黄凌燕)